因為主要是論文交流,所以參加會議的大多數是大學院校和科研單位,企業提交的論文相對較少。這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我們中國的傳感器企業大多數在理論研究方面還是不夠強或者不重視。據主要承辦單位,國機集團沈陽儀表
回想起來, 這是西安中星測控公司第3次參加STC會議。第1次參加是在西安交通大學,那時候我們主要以銷售傳感器為主,我記得當時我們想在會議手冊上做一個傳感器廣告,承辦單位還不同意。而昨天的會議室是周圍有多家公司在展出自己的產品,形成一個小的傳感器展覽。
第2次參加STC會議是在北京香山,那時我們在主推我們的一個網站,全球傳感器資訊網。力爭把它辦成全球傳感器界的雅虎,我對我們的編輯人員說,奧運會開幕。美俄開戰,我們都不關心,這有很多媒體關心,我們要關心奧運會比賽用了多少個傳感器,戰爭的新武器里面用了多少種新型傳感器。可惜開辦了四,五年,賠了一些錢,沒有干成,至今仍在惋惜。
這是第3次參加STC會議,我們換了一個面孔,不僅帶有自己研發的創新產品論文“一種基于MCS工高精度工業壓力傳感器”,力求創新一個中國發明的高精度壓力傳感器,努力解決中國工業壓力傳感器”卡脖子”的問題,引起了聽眾的廣泛興趣,并提出了多個問題。而且還主持了壓力傳感器分論壇。本人自己主持,自己演講了”中國工業壓力傳感器的現狀及思考”。也引起了專家的共鳴。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西安中星測控公司的一個發展歷程及技術進步。
在這屆主論壇上,徐開先老院長的報告引起了大家的強烈共鳴。老院長老驥伏櫪,志在傳感,敢說敢講。揭開了中國傳感器界,無論是科研界還是產業界的真相!發幾頁給沒有參加會議的同行看看。
總之,這
今天,返回西安,途中在劉沁主任的陪同下參觀了9,18紀念館。憎恨當年的日本侵略者,學習今日的日本傳感技術。這是兩條道上的思維。